今年83岁的王大娘前些日子因“突发晕厥一个小时”为主诉来我院就诊。记得两年前,王大娘也曾因晕厥于当地医院检查MRI,提示脑干前方占位。因为脑干肿瘤为高难度手术,加之大娘年岁高,当时经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后,就出院了。约七个多月前,王大娘再度出现间断晕厥,次数逐渐增多,晕厥时间逐渐延长,再次就诊,完善头部CT及头颈部CTA后诊断为“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”。考虑到治疗难度大、风险高,当地医院建议于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,家属问诊咨询多家医院,均被告知风险大,暂未同意手术治疗。近一段时间,王大娘病情再度加重,同时伴有饮水呛咳、四肢无力、二便困难。入院当日昏厥不醒,急入我院就诊,急诊以“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”为诊断收入院治疗。
(上图)7个月前外院就诊CTA及头部CT可见巨大基底动脉动脉瘤,提示脑干受压
(上图)本次入院发现基底动脉瘤进一步增大,脑干受压更重,甚至左侧脑干出现低密度缺血改变
神经外二科医生于淼接诊患者。影像结果提示:巨大基底动脉瘤直径25*33mm,一旦瘤体破裂出血,后果不堪设想,堪称极其危险的“不定时炸弹”!王大娘的动脉瘤对比之前明显增大,脑干受压更重,甚至左侧脑干出现低密度缺血改变,结合病人出现的病情严重进展信号,家属也积极要求手术治疗,因此具备手术指征。术前,神经外二科介入团队反复评估病情,制定了完善的手术、治疗计划及应急预案。
临床上,颅内巨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%(3% ~13.5%),发生在基底动脉主干的更为少见,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,治疗上,无论是开颅手术还是常规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,效果均欠佳,一直以来都是治疗的难点。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流导向装置(密网支架)结合疏松填塞弹簧圈手术(微创介入),但手术难度之大,亦如“高空走钢丝”。
经过术前讨论,对症双抗、补液等治疗,与王大娘家属详细沟通和完善的术前准备,手术如期进行。
(上图)头颈部CTA提示动脉瘤起之基底动脉中下段,基底部较宽较前增大,犹如一个“眼镜蛇头”匍匐在基底动脉中段
尽管术前预料到难度,但是面对基底动脉丰富的脑干穿支血管,脑干前方巨大的宽颈动脉瘤占位,仿佛一个眼镜蛇头,匍匐在脑干腹侧,这让任何一名术者心有余悸。无影灯下,手术团队谨慎、娴熟的操作着每一步。手术入路很困难,左侧椎动脉纤细,起源于主动脉弓上,而右侧椎动脉也不发达,起源于迂曲的右侧锁骨下动脉,若行介入治疗,这是唯一的手术入路,其考验术者的不仅是巨大动脉瘤,无比风险的载瘤动脉-基底动脉,高龄被病魔长期折磨的羸弱躯体,就算要冒这些风险,唯一可供手术通路的右侧椎动脉它僵硬迂曲,是否能通过手术通路导管?夹层,血管闭塞,栓塞随时可能让手术中途终止,而且还会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并发症。手术何去何从这个手术考验的已经不是术者的经验技巧,而是术者的责任、担当、胆量和承受力。在团队的紧密协作下,顺利完成了植入血流导向装置,并填塞弹簧圈。术后造影可见动脉瘤基本不显影,支架释放位置满意,充分打开并完美贴壁,载瘤动脉通畅。
(上图)术中影像:给与多角度首推造影,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,同时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滞留及血流动力学
(上图)术后影像: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缓,支架沿基底动脉释放至右侧椎动脉末端,支架内未见血栓,远端血流通畅良好
王大娘麻醉停药后逐渐清醒,四肢功能明显改善,饮水顺畅多了,不再呛咳,经过术后精心护理,五天后顺利出院。本人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