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提示
春节将至,阖家团圆、走亲访友、外出聚餐等活动增多,丰盛的美食成为了春节期间的“标配”,而海鲜则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,这也使得甲型肝炎病毒传播风险有所上升。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、欢乐的节日,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提醒大家:春节聚餐,要吃出健康,谨防甲型肝炎病从口入。

 
01
什么是“甲肝”?
甲肝的全称是甲型肝炎,是甲型肝炎病毒 (Hepatitis A virus, HAV) 感染所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
甲肝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,在淡水、海水、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;但100℃5分钟、70%乙醇可使之灭活,对紫外线、甲醛和氯敏感;没有自然感染过HAV和未接种过甲型肝炎疫苗的人对本病普遍易感,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。
甲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秋冬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。
 

 
02
甲肝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?
作为“吃出来”的肝炎,甲肝传播主要通过“粪——口途径。
1.经食物传播: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海产品(牡蛎、毛蚶、蛤类、蟹等)、蔬菜、水果。  
2.经水传播: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,雨水冲刷致粪便溢出污染水源,常造成甲肝暴发甚至流行。  
3.日常生活接触传播:通过污染的手、食品、用具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。  

图源:网络(侵删)
03
感染甲肝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?
感染甲肝后的潜伏期为15-45天,临床表现为发热、肝大、疼痛、乏力和恶心、呕吐或腹胀、肝区痛、尿色加深和黄疸等症状,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,后者发病率远高于前者
成人是我国的主要发病人群,临床症状较儿童更严重;5岁以下感染儿童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以隐性感染为主,而超过70%的成人患者是有症状的。甲肝目前尚无特效疗法,一般采用支持治疗。甲肝患者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肝炎,大都预后良好,是自限性疾病,病程2-4个月。

 

04
如何预防甲肝?

1.接种甲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 

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,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一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即完成全程免疫。非免疫规划含甲肝成分疫苗包括甲肝灭活疫苗、甲乙肝联合疫苗等,分别需接种2剂、3剂,自愿自费接种,接种对象及接种程序参照《辽宁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(2023年版)》及疫苗说明书执行。

2.注意个人卫生

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,特别是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,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,认真搓洗,确保手部清洁。

3.饮食安全

不吃不洁食物,不喝生水;
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,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;
喜欢吃海鲜的伙伴们一定要确保食材煮熟煮透,避免生食或半生食;
制作菜品时,注意生熟分开;
就餐时使用公筷,注意餐具卫生,尽量使用高温消毒后的餐具。

4.加强锻炼

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,提高免疫力,抵御病毒的侵袭。

5.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

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;
合理安排饮食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和营养;
保持心情舒畅,减少压力。

6.做到早发现、早就医、早隔离(指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)治疗病人。

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厌食、恶心及黄疸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 

  

 

 

健康提示丨春节聚餐——吃出健康、谨防甲肝!

您当前的位置:

首页    健康科普    健康提示丨春节聚餐——吃出健康、谨防甲肝!